下一步货币政策大讨论 央行举行专家座谈会


2019-02-23

多位专家21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召开的专家座谈会上表示,当前金融数据出现一定程度改善,但谈不上 “大水漫灌”。目前,经济保持适度平稳运行,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不同阶段根据不同要求要有一些倾向性,要根据实体经济变化调节货币的“水龙头”。同时,票据 融资从历史看会先于中长期贷款回升,但仍要警惕过快增长过程中产生的风险。

个别指标不宜过度解读

近期金融数据与去年下半年相比,发生一些积极变化。但是,有些数据,比如信贷量较大也引发一些讨论。

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,这些变化只说明金融数据出现一定程度改善,根本谈不上“大水漫灌”。当前信贷增速在表外融资增速极其缓慢的情况下出现好转,但幅度非常有限。在这种情况下,信贷增速适当快一些,完全符合逆周期调节政策要求。

从 总量看,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强调,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,增长率保持基本稳定,没有搞“大水漫灌”。稳健是货币政策工作原则指导思 想,主要是要以稳为主、稳中求进,关键是要松紧适度,要把握好度。“度”要和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要求匹配,既不能多,也不能少。具体看,就是要与名义 GDP增速基本匹配。当然,为熨平经济周期波动,在经济上行期,为防止经济过热或膨胀,货币和社融规模增速或比名义GDP增速略低一些;下行期为对抗紧 缩,会高一些。这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。

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表示,当前货币政策没有放松,杠杆率已开始企稳,补充流动性是稳杠杆重 要举措之一。央行并非放松货币政策,而是为防范金融风险,金融稳定重要性愈加凸显。尤其是去年部分企业所反映的融资难和贵与过去的原因不同,今年融资安排 基本是流动性补充,将杠杆稳住,避免更大金融风险出现。从shibor利率看,货币政策并未放松。

“不搞‘大水漫灌’的含义并非是放水与不 放的问题,而是要不要走老路的问题。”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,当前强调的是不走老路,坚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下实现“六稳”。从短期看, 仍要需求管理,需求管理也是“六稳”的需要。不能简单拿货币供应量增长、社会融资规模,尤其是一些月度指标过度解读。

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,从市场角度看,“大放水”边界是宏观杠杆率是否出现趋势性上升,为此不必设定一个绝对值,可给定一个区间。不必讳言“放松”,但是要把它与“大放水”有所区别。

从实际情况出发操作货币政策

“货 币总量一定程度上不完全是货币供应闸门能管住的,还涉及到货币乘数、货币周转速度等,这些恰恰与实体经济有关。”刘尚希表示,只谈货币总量,不谈货币状 态,很难判断货币需求情况。货币状态类似于水的三种形态。比如,在经济较冷时,货币状态立刻发生变化,原有的流动性或突然消失。经济很热情况下,没“放 水”,货币也会增多。

刘尚希表示,在不同条件下,货币总量也不一样,所以要根据实体经济变化调节货币“水龙头”。货币状态由实体经济决定,要根据实体经济决定“水龙头”是拧大还是拧小,不能说拧大一点就是“大水漫灌”,这不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操作货币政策。

也有专家表示,从各方面看,金融市场目前在适度且平稳运行。

连平认为,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不同阶段根据不同要求有一些倾向性。有时稳健的货币政策向松的方向调整,有时是在向紧的方向调整。

连 平强调,在必要时,做一些适当、适度、合理的“放松”完全正确,无可非议。必要时应增加流动性投放。流动性投放有时是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增长,也可以是在 原有水平上做一些适当的结构性调整,不带来总量明显变化。这些在政策描述中都应更清楚。货币政策不是简单的对目前状态做出评价,而是要能对展望未来,对政 策有一个趋势性描述,使市场能对未来看得更清晰。

财政货币政策配合需取决于实体经济

无论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还是服务实体经济,都需发挥“几家抬”的政策合力。

曹远征表示,从目前中国经济看,除货币政策外,还需财政体制改革。从长期看,如果企业杠杆稳住,贷款需求并不强烈,货币政策松动的环境是有限的,财政安排非常重要。

刘尚希表示,不能单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者抽象地去谈怎么配合,配合要看实体经济需要。所以,财政货币政策配合,关键是取决于对实体经济怎么判断。此外,不仅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要配合,信贷政策和监管政策、金融稳定政策和财政政策也要配合。

巴克莱资本董事总经理常健表示,货币政策作用就是支持经济稳增长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,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需求和减轻企业负担的作用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改善已从1月信贷数据中有所体现。

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建议,货币政策不能单兵突进,也需考虑有进有退。涉及到货币监管、财税政策协调很难,未来能否利用新技术,比如金融科技、监管沙箱的一些机制化设计进行突破。

票据套利值得关注

“对 有可能造成的套利和资金空转行为,央行一直在关注和研究。”孙国峰表示,1月中下旬央行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了解票据贴现的套利问题。票据套利现象多年来一 直存在。在各种利率变动过程中,会出现一些所谓套利的时间窗口,尤其是个别银行因自身管理原因,为追求规模或达到一些指标要求,可能会提高结构性存款利 率,一些企业因此套利。目前,结构性存款利率已向合理水平回归,不再存在大规模套利空间。

孙国峰表示,还是要警惕票据增长可能存在的套利行 为,对在过快增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,必要时要采取措施。下一阶段,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,用好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,引导金融机构贷款投向实体经济 和中小微企业,同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,疏通各种利率之间传导,从改革和制度建设角度压缩套利空间。

孙国峰强调,票据融资支持实体经济,因为票据是中小企业重要融资渠道,具有期限短、便利性高、流动性好的特点,在解决账款拖欠方面也有一些优势,中小微企业在票据融资中占比超过60%,签发承兑汇票中的中小微企业占62%。

摩 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,1月票据融资上升符合历史上贷款回升规律。在初期,企业和银行信心比较差,对进行中长期投资、增加资本开支信心不 足。在中半段后,随着政府公共部门一些投资和逆周期操作手段发挥作用,就会“上游有水,下游回暖”,下游感受到这种传导后,才有信心恢复。在剔除票据后, 广义社融目前已开始温和反弹,这也是最近一年半来首次出现的情况。从这个角度讲,钱并没有在空转,实体经济也有所复苏。

孙国峰表示,从历史经验看,信贷恢复过程往往是票据和短期贷款先增长,然后中长期贷款再增长,因为银行中长期贷款项目立项、批复、投资需要一个过程,也比较谨慎,且需要一些抵押品。票据融资比较快,所以票据融资先恢复,之后中长期贷款再跟进。

2012年以来首次实现降杠杆

“稳 健的货币政策没有变,统计数据不能看一个月,要从两个月甚至一个季度去看。”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,理解1月数据还要看一些比较关键的背 景数据,当前宏观杠杆率比较稳定,2018年去杠杆成效比较明显。据初步测算,2018年我国杠杆率比2017年下降1.5个百分点。应该说,从2012 年以来,2018年首次实现降杠杆。从结构看,阮健弘表示,我国杠杆结构优化了。

总体来看,阮健弘表示,杠杆率下降原因有三方面: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,实体经济稳中向好;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强监管政策效果显现,表外融资占比得到明显控制,表内融资增速有所提高,宏观杠杆得到较好监管;三是地方政府担保行为进一步规范。

邢自强表示,今年在逆周期操作维持经济和就业稳定前提下,宏观杠杆率平稳甚至有所上升是正常的,但要加的是结构上、质量上相对较好和合规的一些杠杆。(来源:中国证券报)